11月20日,中钢协科技发展中心、瑞泰科技、北京钢研总院、冶建总院、秦皇岛黑崎耐材、中钢公司、鞍山焦耐院、辽宁科大、武汉科大、北京科大、通达耐材、洛阳耐研院、河南科大、中国地大、西安建大、中钢耐火、耕生国际、伯马集团、成都府天新材料、登封粘土矿、振东耐材、郑大高温所、福莱商贸、谱瑞慷达耐热测试设备、洛阳南苑耐火、河南省耐协等科技界新老专家及企业代表60余人,聚集郑州,畅叙展望耐火材料“十.二五”科技发展。会议先后有李庭寿、袁林主持。
钟院士首先回顾了前60年我国耐火材料的发展过程,对“十二五”科技发展提出了要求希望。他说:建国六十年,前30年工业从无到有,初期钢铁水泥很少,经历了大跃进、十年动乱,后期钢铁等工业发展,带动了耐火材料工业发展。从鞍钢碾子、压机等简单生产到现在具备了一定的规模,同时有了耐火材料研究设计。后三十年,从小到大,高温工业的发展,现已完成了5.8亿吨钢。初期钢铁、水泥等工业需要部分进口耐火材料,而现在出口数百万吨原料和100多万吨制品,靠的是科技发展。今后六十年,耐火材料会由大到强。未来10年或今后30年,工业科技会从大到强,科技发展转型从学习→消化仿制→引进转为自主创新为主,科技人员担负着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要为国家强盛服务。这里最关键是原始创新,①树立加强创新意识;②活跃创新思路;③提高创新能力;④抓紧创新成果;⑤产学研结合,进行转化科技生产力。要解放思想,要有敢为天下新的思想,要活跃起来,自学动手,加快转化。
钟院士重点强调了今后5~10年要做的工作,他讲到:耐火材料行业应该有所作为,优势:①有好的传统,上世纪60年代,高铝砖、镁铝砖有很大创新,得到了应用。80年代,宝钢钢包使用高铝砖代替进口材料等。现在耐火材料在全世界最多,武科大、北科大等科研院所,要围绕主攻方向,拧成一股绳;②做好规划,有攻关经验。“八五”攻关,冶金、建材、轻工等联合攻关,成果实现了产业化。存在问题:创新机制尚未形成,保护机制不完善,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尚需加强,耐火材料处辅助材料的地位尚未改变。越是这样,越要积极主动,努力工作,争取有关政策支持。在今后5~10年里,重要耐火材料以创新为主,要干什么?①耐火原料有铝土矿、镁砂等优势资源,被浪费较多,综合利用率不足30%,特别是高铝矾土,要充分利用,呼吁国家重视分级、合理开采,要升级为均质料,转型料。鼓励百家争鸣,多条技术路线,争取矿山的利用率提高到80%。提高质量,利用碎矿石,利用废旧耐火材料,回收废砖等;②重点开发有中国特色的材料和制品,随着高温工业发展,20年左右就要换一代产业。80年代碳砖,现在该更新换代了。方向:氧化物和非氧化物复合材料;金属复合与原位复合AL2O3基和MgO基的材料;含氧化钙的耐火材料等。③围绕节能减排、低碳经济等国家政策,工艺装备、热工窑炉、测试方法等等如何创新,要认真研究。
王泽田、王金相、曾大凡、魏同、董有为、潘尚心、王乃荣、李再耕、张用宾、袁林、王守业、张永芳、蒋明学、李亚伟等耐火界新老专家在会上分别先后发言,一是对钟老的使命感、责任感、实是求事,工作严谨的工作作风给与了高度评价。二是结合自身经历,座谈交流了耐火材料“十二五”科技发展,部分内容择要如下,供科技及企业界参考:教育问题:过去的认识实习,生产实习、毕业实习等环节,学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,现在不行。如何和实际相结合是非常关键。基础教育:由大变强,要有责任感,学校做好人才培养,要把企业推向前位。技术研究:知识面要广,严谨自学,要有吃苦精神。科研项目:要结合国家大方向,解决重大的关键问题,要实实在在。科技创新:科技创新是永恒的主题。产学研联合攻关,生产、设计、科研分不开。研究若不和企业合作,是不合适的。学生要有市场意识。传统的科研单位没有了,产业化呼吁科技人员走向市场,面对市场,科技创新要与资本市场的结合,使产业大国发展资本大国。基础研究:学校要前沿性、方向性、基础性,进一步争取973计划。节能减排:耐火材料为高温窑炉服务,声音太小,很多认识不到耐火材料的作用。思路开阔:氧气炼钢、连铸等新思路是老一代人提出的,提前了20年。为什么没有老一代人的思路开阔?要吃苦耐劳才行,多在第一线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,一抓到底,形成产业。科技开发研究:重视集成技术,包括关键技术装备提升;适应高温工业发展需要,开发功能性材料,新技术、与配套的耐火材料研究技术、节能减排技术;基础理论研究。行业重组:八十年代从无到有,九十年代从小到大,2000年超过规模。今后从大到强,路还很长远。科技发展,要围绕气候变暖、结构调整、新能源产业、绿色环保等,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,鼓励行业联合重组,做大做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