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愿这是“愚人节”的玩笑,然而不是。自4月1日起,铁矿石进口执行71.5%的进口价格涨幅。近日,世界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———澳大利亚必和必拓(BHP)狮子大开口,强硬宣布在此基础上,再加海运费价差每吨铁矿石7.5到10美元。
包括宝钢在内的中国钢铁企业,感受到遭铁矿石迎头痛击的切肤之痛。
首当其冲的是中国的钢铁制造企业。为缓解成本“痛苦”,钢铁企业通过提高产品价格的方法,将铁矿石涨价的负担转移给下游企业。
汽车业当然也会感受到高价铁矿石的重压。一辆轿车重量的近70%是钢铁,商用车、重型卡车和大客车更是浑身钢筋铁骨,这对日益卷入价格战而不得不加强成本控制的汽车业而言,岁月会相当难熬。
很多行业都被高价铁矿石砸得很痛。有研究者称,钢材涨价将至少影响500家国内上市公司,机械制造、造船、家电制造、交通运输、石化、房地产和集装箱制造等行业,无一幸免。
更有专家警告:高价铁矿石带来的连锁反应,可能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上涨,增大通货膨胀的压力。这就不同一般了,谈货币政策调整必参照CPI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央行行长周小川,以及其他货币政策制定者,看来也需要掂量一下铁矿石的分量了。
从钢铁企业到相关行业,再到货币政策,看来,高价铁矿石已经触及了中国经济的敏感神经。因此,各方必须形成合力应对铁矿石上涨困局。
混乱的铁矿石进口状况,显然不应再被放任,各钢铁企业为一己利益哄抬原料价格的做法必须坚决抑制。中央下决心要“加强铁矿石进口协调和管理,整顿和规范铁矿石经营秩序,加强各钢铁企业之间的采购协调”,中国钢铁业协会正在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,促成钢铁企业建立统一对外的原料采购联盟,增强定价谈判主动权。就在4月5日,中国最大的16家钢铁企业首次联合对BHP的铁矿石涨价说“不”!
另一方面,高价铁矿石也在刺激中国钢铁业加快结构调整。3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,要“抑制钢铁生产能力盲目扩张”,同时要“严格控制钢铁产品出口,尽快落实取消对钢坯、钢锭出口退税措施”。这表明,那种冶炼炉一出钢,就大把数钱的“田园牧歌”式粗放经营时代正趋结束。
中央政府在重申“要努力实现由能源、资源消耗型向节约型转变,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”时,特别强调“必须控制房地产和城市建设规模”,因为这两块占据了年度固定投资的绝大部分。因此只有对钢铁需求进行釜底抽薪式的强制降温,才能根本抑制钢铁业盲目投资,进而破解诸如高价铁矿石困局,才能避免今后不被砸伤。